好久没有在生财分享,来给大家说一个本地可以做的低成本创业项目。
众所周知,2014年到2019年,是中国公众号最辉煌的五年。诞生了无数的本地大号和垂直大号。
本地大号主要以城市号和美食号为主,其中一二线城市的大号由于城市经济和消费发达,能够实现很好的效果爆破,曾经造就了很多的餐饮店推广“爆店”效果,曾经是五万一个头条,甚至还需要预约档期。比如南京武汉这种城市,一个年轻团队做的公众号公司,可能年营收有几千万,而且利润非常高。
2020年疫情以后,餐饮投资热度下降,抖音成为年轻人新宠,新榜排名中很多城市大号消失了,垂直类大号占据绝对地位,城市大号没落了吗?
这和城市号属性有关系,城市号和美食号的最大问题在于内容同质化,广告过多造成用户反感,很难持续产出极其优质的内容,也很难打造人设,而且一个城市很多同类型的号互相争夺市场,造成价格混乱。城市新媒体为了维系自己的地位,还经常采用刷量的模式维系阅读量,给客户也造成了不诚信的整体印象。随着抖音等媒体的出现,整体溢价受到了影响。(我们的美食号依然很好,因为独特的经营方式,这个下次再开贴说)
但是有一类城市公众号在2017年前后,悄咪咪的出现了,他们是地产垂直号。大家可以搜索下自己城市名字 楼市,看看其中出来的垂直房产号,有多少共同好友,和本地综合大号,或者美食大号做个同比,就可以看到这个隐秘的商业模式目前在你们城市是否已经生根。
以每个城市的房产内容为核心的房产行业垂直公众号,成为了一个隐秘的力量。 这种模式以三线以上城市为核心,百强县为补充,沿海城市优于内陆城市。
很多熟悉房地产的同学说,现在开发商都依靠贝壳,链家做渠道销售,对媒体诉求越来越少, 应该很少投媒体。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虽然开发商的80%以上的费用放到了渠道和拓客,但是20%的媒体费用,在一个城市依然有几千万之多。
大家会发现房产开发商(新房)广告很少出现在抖音上,因为调性不符,开发商还是非常需要到了一个城市以后品牌导入到露出,甚至产品的释放和情绪的引导。
同时,楼盘的销售顾问,中介,甚至已经买房的用户,都需要一个“工具”向市场传达利好信息,促进房产交易。
这时候,本地房产公众号就起到了这么一个“工具”的作用。
和传统的本地号卖流量和卖粉丝不同,本地房产行业垂直公众号,卖的不仅仅是流量,更多是内生的内容写作能力,裂变转发的“工具属性”以及帮助开发商“第三方发声”的能力。
由于房产是强投资属性的,这个类目也能覆盖一个城市80%的主流网民,因为要么你已经买了房子,想出手或者想升值,要么你是想买房的用户,一直在选择更好的出手机会,他们会反复消费这类导购内容。
而作为买单的开发商关注上个月整个市场情况怎么样,各个盘热度如何,政府的各种规划和城市消费走向,是不是对我这个盘有推动作用,竞品项目什么时候入市,是什么情况。他们本身对这类号有天然的关注度,最早的搜房(房天下)在pc时代也是这个套路。
以上两类内容都是本地房产公众号的主力内容,其丰富程度和写作角度一点不弱于美食公众号,且粘度更强。作为一个工具性的公众号,引导用户裂变,会让用户和客户有更强的品牌感知,逐渐积累精准粉丝,取关很少。
我观察了厦门的房地产号和当地美食第一大号的共同好友数,房产号竟然是当地美食号的一半,让我非常惊讶。
在每个房地产公司的内部考核中,专业的地产公众号是可以列入媒体库的,足够有影响力的地产公众号在恰当的推广方式推广之后,房地产圈内部实现了足够的内循环和认可之后,内容的溢价是远远高于美食号的,而且一旦形成影响力会越来越强大。三线城市以上头条广告单价可以达到3-5万不等。甚至有很多上门客户。
这类公众号的商务谈判也比较简单,一旦成为城市顶流,加上恰当的开发商公关,可以做的业务会越来越多,俗称的“比专业更江湖,比江湖更专业”。
我们所了解的是已经有很多公司月收入突破百万,甚至有一家江苏的公司在江苏安徽布局三十个城市,营业额可能已经破亿。毛利润极高。
现在一线城市的很多房产垂直号已经向周边城市拓展,最著名的比如上海的卢俊的地产观,成都的买房通,广州房产,收入都在几千万以上。
我们常州的房产公众号常州楼叔,也已经成为我们房产行业的主力收入来源,相比以往的活动和视频,媒体的溢价自然更高。
我们所了解的在江西某城市的房产最大号是一个95小伙子的副业项目,不做任何销售,都是开发商主动上门,月收入在10万左右。
我们有个周边城市的房产垂直媒体,还能做到一鱼两吃,他们的城市有60个在售楼盘,通过积累粉丝,垂直影响力打造,目前在广告上一直很稳定,每个开发商每个季度投放1-2条,有几百万的广告收益以外,还能通过公众号洗出足够的精准买房用户,通过分销带看再获利第二次。
以上为文章部分内容,完整分享请在付费加入生财有术社群后查看。如果你还不了解生财有术,可以添加鱼丸微信,免费体验3天:
原创文章,作者:生财有术的朋友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engcaiyoushu.com/archives/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