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 生财有术-凯发备用

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在生财有术星球里,我们分享了很多赚钱、创业的故事,可能比较少去讨论团队建设和管理等问题。


其实,对很多创业者来说,人的问题可能比项目的问题更令人头疼。比如本篇分享的嘉宾 @刀姐doris,就遇到了让她创业 3 年来吃尽苦头的 3 大坑——靠感情运营团队、袖手旁观、把人放错位置


幸运的是,她遇上了专业的组织顾问美吉。本篇文章将通过刀姐和美吉的对话,呈现一个创始人从「绝望之谷」到「开悟之坡」的认知迭代。适合很多有相同困惑或者想要组建团队的创始人阅读。


文章篇幅较长,希望大家耐心一点,相信读完一定会有收获的。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想要咨询刀姐,圈友可回星球向刀姐提问,非圈友可以扫码添加鱼丸微信,备注「418」,加入星球后即可获得向嘉宾提问的机会。


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如果扫码出现问题

可添加鱼丸微信:yuwan750


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作者分享



大家好,我是刀姐,今年是我创业的第 3 年。


当我们还处于 1.0 时期时,就是一个做公众号和社群的小作坊,组织架构不是很清晰,像个女生宿舍一样。


但当我们确定了「成就中国好品牌」这个使命之后,就进入了 2.0 时期。再回头来看之前所做的事情,会发现有很多与我们的使命知行不合一的地方。


使命的确立,倒逼组织进行迭代。


如何把公司从一个像大家庭一样的环境,变成一个能完成使命的成熟组织?在这个迭代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挣扎,也踩了很多坑。


总结一下我去年踩过的 3 个大坑:


  • 用感情运营团队

  • 袖手旁观
  • 把人放错位置


这 3 个大坑让我受尽了创业的苦。


不过,我很幸运地遇到了我的组织顾问——美吉,她是九十里私董会的主理人,帮助过 100 家创业企业搭建核心团队,也是 30 多位创始人的战略人才顾问,陪伴多家企业从小公司成长为独角兽公司。


也是她,在关键时刻点醒了我。借和美吉的这期对谈,复盘一下自己踩过的这些坑,给同在创业路上的大家一些参考,以我的创业血泪史为鉴,避免犯一样的错误。



part 1

绝望之谷:

半熟小老板 2021 踩过的 3 个坑



第一坑

靠感情运营团队


刀姐:我之前以为自己还蛮有领导力的,结果发现我都是在靠感情在运营团队。

我在2021 年犯过好几个错误,都是因为我把人跟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以及我对这人的爱看得太重了。


早期我们只有十几人的时候,大家关系都很好,聊天都很随意。我当时觉得这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大家就像亲兄弟一样。


后来我们发现,就算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在这个过程中,「剥离个人感情运营公司」和「从团伙到团队」这两点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和转折点。


美吉:从我们专业的角度,当公司很小,更像一个大家庭的时候,创始人有大爱是一种优势。大家可能是因为你的爱和你的个人魅力去跟随你。


但随着你的使命越来越清晰,你要做的事情,不再是一个 family、一个特定群体能够支撑,而是需要引进更多元更专业的人时,就需要组织的第一次迭代,也是创始人成长的一个重要台阶——


你的领导力风格,如何从一个大家长真正变为一个能够去团结、凝聚更多更专业的人的 leader。


刀姐:这个组织上的转变的确是因为我们想清楚了「成就中国好品牌」这件事情。


比如要做一个中国未来最顶尖品牌的创始人俱乐部,我们今天到底应该找什么样的人,才能服务好这么一个创始人俱乐部?我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去迭代我的团队,或者让团队自身进行提升?


从旁观者的角度,我看到我们第一次真正的大迭代,来自于 2020 年 12 月的那次战略会。


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美吉:这个时间节点是你人生的关键点,也是公司的关键点。第一次的人员迭代就发生在那个节点上。通过我们的人才盘点,看到中间有 gap(人力资源规划)了。


刀姐:有段时间,大家会说刀姐喜欢这个人,刀姐喜欢那个人,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这个人,好像在他们眼里,刀姐就是任人唯亲。


有个词我觉得很有意思——「新宠」。「这个人是刀姐新宠,我们得注意点她。」我当时就觉得好好笑。


后来,团队里有一个人跟我说:你要告诉大家,为什么你亲近这样的人,你的标准是什么?她的能力凸显在哪?如果大家看不到,说明这个人能力上没有多出彩,如果常好吃懒做,而你却很亲近,那就很迷惑了。


所以,我要先说清楚我会喜欢什么样的人,后来我就建了两套标准:


一种叫价值观我会列出几个标准,并且每两个月会有个 super star 的奖,就会专门提到,因为这个人在价值观上和我们是一样的,即超越行业的标准来服务用户。


另一个标准就是她到底带来了什么突破性的结果。在这两个标准上,如果大家越来越清晰我的标准,就都会往这个方向去靠,所以对我来说,这点是非常受益匪浅的。


第二坑

袖手旁观


刀姐:我除了靠感情运营以外,第 2 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躬身入局。


2019 年喵四加入的时候,因为她就是负责运营的,我不太碰这块。我一直认为,作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不需要擅长所有东西,大家各司所职。比如我擅长的是内容,那你运营的那块我就不需要去碰。


同时,我认为最牛的领导是什么都不干。一个好公司一定不能总是你去忙,而是最好做成一个自动化运营的公司,而怎么样能搭建这样一个公司,才是我的终极目标。


基于这个目标,我一直在想办法。


我觉得最牛的就是偷懒的人,你偷懒,所以就能想出更高效的办法。基于这些想法,加上我怀孕了,我就想着一定要把喵四培养成 ceo,这样我就可以花更多时间去做更多的业务,因为我还有好多创新业务想做。


但过程中发现,这不符合我的预期。


如果我要做的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创新,我可以找现有的职业经理人过来。但我现在是用新的方式重新颠覆品牌咨询或者品牌赋能行业,我想通过「内容 陪伴型的私董会 商学院」这样的形式去做。


首先,品牌营销这件事需要很多底层话语体系先拉齐,这件事情我是绝对不能躬身出局的,我一定是要先建立前面的标准和话语体系。如果我不了解每一个风声,是没有办法把这件事情做好的。


于是,我痛定思痛,决定每一件事情都去亲手做一遍,后面才能放心。并且,我要把一些底层架构、sop,以及人才储备、人才架构、绩效全部定清楚了,才可能让它成为一个相对自动化或者标准化运营的公司。


美吉:这是很多中国创业者刚开始创业时的一个迷思——什么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是自己不干,底下人拼命干。


但我觉得大家忽略了一个企业阶段,因为你做的事情就是创新的,那为什么是你来做这个创新?是因为只有你能做,其他人都是你的跟随者?


所以,在很多大决策层面上,只有你可以,没有人能替代,而且从想法到最终形成行动,这中间的路径,也只有你能规划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创始人必须躬身入局。


我记得彼得·蒂尔曾经说过:一个人怎么才能做好一个 ceo?就是要亲自下场去当一个 ceo。怎么才能招到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就是要亲自去做一遍这个岗位。这样你才知道痛点在哪里,你才能够提炼、才能够规避、才能够知道未来如何管理。


创始人到底躬身入局躬身到什么程度?这个也是留给我们的下一个课题,因为你参与太细的话,可能就会泯灭团队的能动性。但我认为,在一定阶段内,创始人不能把战略思考、策略制定、推演路径等假手他人。


刀姐:我最近在听罗振宇的「躬身入局」演讲,里面说到 ——


首先,躬身入局,不单是你躬身入局,还要躬身入他人的局,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同理心。你如果不知道这个人当下是在一个什么局面,其实很难去领导或指引他。


其次,解决问题不是核心,你朝着一个目标先解决什么问题,才是最难的一个问题。


美吉: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管理层在创业公司面通常需要 3 种能力:战略能力、策略能力和执行力。


通常来讲,可能也只有创始人同时具备这 3 种能力,其他人都很难具备。这意味着创始人要在其他岗位上补位,有些要补他的战略能力,有些要补他的策略能力,有些要补他的执行力。


刀姐:对我来说,很难理解很多人。我会说,这事需要这么长时间吗?为什么这么慢?我说了一遍你怎么还没懂?


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是这两三年最大的一个考验。我真的要理解,其实大家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和成长的。


美吉:我有一个感悟,在非常强压下始终保持耐心,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


很多创始人之所以觉得这个团队的结果或者时间不如预期,是因为在他脑子里面模拟了一下这个路径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但实际上,在我们模拟的时候,我们不是亲手干的,我们不知道跨部门的沟通标准、沟通能力不一样,所带来的沟通效率也不一样,自然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


在落地过程中,创始人会假定自己的资源为前提,但团队没有那么多资源,他可能唯一能借助到的就是创始人的资源。所以,资源维度不一样。


当然,还有所谓的能力维度、智力维度等,其他的维度也都不一样。所以对创始人来讲,这是我们的一个修炼过程。


刀姐:这里很大的考验在于你要有同理心,同时要保持理性,也要保持有一个底层的大爱,还要决断、判断。太考验人了,所以我就开始练习打德扑了。


美吉:哈哈~我以为你禅修了,我们看到很多创始人最后都开始禅修了。


第三坑

把人放错位置


刀姐:在见过了更多不一样的人之后,我发现组织上有两个很大的不同——


  1. 首先,你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其次,你需要什么样的团队才能完成它?

  2. 哪种价值观体系的人是能跟你长远走下去的人?


我有两个很大的领悟:


第一,我以为我想做的新业务用现在的团队凑一凑就可以了,结果却不是的。


另外,组织一定是战略驱动的。战略就是你如何集中公司的资源去做一件事情,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如果什么都做,就不是战略,而是平均分配。


那么,在战略这件事情上,核心在于公司永远有很多问题,到底我们先选择哪一个问题去解决?


当时你给我敲响了一个警钟,我们一直都是为了优化而优化。比如刚刚提到产品,我们需要把产品做得更好,但这明显是一个操盘手思维。操盘手思维是:我怎么把我的 roi 再提高一点,我的增长再提高一点。


但我的核心真的需要提高增长吗?不一定。


你之前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依旧非常认同:


能陪伴你走下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你的合伙人,另一种是职业经理人。


既然我知道要完成「成就中国好品牌」这个使命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做内容、做社群等,那么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清楚:我到底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的人,才能完成这件事;其次,他们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美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你的视野变得更广。


在人才方面,就像我一直跟创始人讲的,你的「人才观」是什么?


「人才观」其实是你的用人哲学,源自于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对人才的审美是什么样的,这个审美是否稳定且一致,并且基于你某一个阶段的目标去形成的。


其实,创始人内心是有这么一个感觉的,只是在于我们如何快速精准地去定义它,让它变得可视化、可描述、可传递、可找寻,我们要把它抽离出来。


选择很难,难在不是你最终选了什么,而是你最终放弃了什么。


组织架构里面需要有不同的岗位去承接,而岗位的设定是创始人本人能力模型的一个拆解——如何在找不到 10 个刀姐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搭建出 1 个团队,拼凑出 10 个刀姐来。


当我们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有两种人出现了:一种人可以成长为未来的刀一种人只能阶段性地配合你达成某一目标。


就像你刚才讲到,一种叫做你的未来合伙人,一种叫做职业经理人。


这里我再提一点,很多创始人会非常困惑岗位和人之间的差异。可能在谈这个岗位的时候,他突然把这个人放进来了;在谈这个人的时候,突然又提出岗位的要求。这样对岗不负责,对人也不负责,大家就都困惑了。


所以我们说,在公司内部,创始人怎么才能保持所谓的一致性,就是岗位。岗位承载的是目标,对这个岗位再去拆解,这个人是 100% 满足这个岗位,还是 50% 满足这个岗位?这个是可以通过沟通来达成一致的。


很多时候我们说到底要不要淘汰老人,这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性动作是创始人经常犯的——过度评判这个人的能力、潜力和成长速度。


你假定他能够很快地做到这个程度,但其实他不能。很多时候,因为事情时间和某些诉求,我们就把这个人拔苗助长到这个岗位上了,而且人性本身就是「上来容易,下来难」。


所以,对于人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一个非常理性的判断,就是人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人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人的能力也是需要一步步地在不同的目标下得到验证从而成长的。


在这里面,我们把人的能力分成了 3 个圈舒适圈、学习圈、恐惧圈。我们常做的,是把一个想要冲破舒适圈的人,直接推到恐惧圈了。也就是一个人刚学会游泳,你给他直接扔到大海里了,还不给他救生圈,吓都吓死了,还游什么泳?


刀姐:我好像很喜欢把人扔进恐惧圈。


美吉:你把他扔进了恐惧圈,但是他不会游泳,就算他会游泳,你也应该让他先去 2 米的水里试一试,再到 5 米的水里试一试,最后才是扔到大海里试一试。


所以我给创始人的建议是:和他好好沟通一下,是不是把他从舒适圈直接扔到了恐惧圈?我们能否不退回舒适圈,但是退回到你的学习圈里先试一试,在有可能的范围内重新定义你的能力?



part 2

开悟之坡:

打不倒的小老板快速迭代之路



01

从家庭文化变成球队文化 


当你的朋友成为你的员工时,如何对待这种关系?


刀姐:我刚刚说到从感情运营到规则运营,比如,你跟那些曾经陪你从 0 到 1 的员工有很多的感情,但你发现有些员工无论是职能还是能力,都跟你将来需要的人才不匹配,且他也没有很快的成长速度。


当我需要的发展速度远超于他的学习速度时,就会出现一个断层。


我觉得创业者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真的要狠心。狠心是说你到底多想做这件事情,还是你想做一个让大家都喜欢你的老板。


我是 2017 年才回国的,2018 年末开始创业,认识的人真的不多,这是我很大的一个短板。所以我能招募到的人,很多都是关系好的朋友。


那么,在朋友和合伙人或者员工之间,一定会存在一个很尴尬的界限,你到底把他当朋友还是当员工?


我觉得早期对朋友是更加信任的,你只知道他不会害你,他也会为你好。但朋友也有很大的弊端,在你给他提出要求的时候,他会觉得你怎么能这么说,我们不是朋友吗?


所以我经常会跟他说:我现在戴的是 doris 的帽子,doris 是个人;我现在戴的是刀姐的帽子,刀姐是个老板。你要知道我现在戴的是哪个帽子跟你说话。


另外,我发现自己没有分清每个人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创业公司早期是没有时间去拉平的,更不要说 kpi、okr 了。


无论哪种形式,我对他的成功指标怎么衡量?怎么拉平?还要确保他接受。我既不想伤害自己,也不想伤害他人感情,还希望他能够跟我保持友谊,还想把这事推下去,我觉得太撕扯了。


后来我觉得,我要抉择的是到底我想要在这交朋友,还是我要完成这个使命?如果我真的要完成这个使命,就该做正确的事情。


所以,做事情之前,就算是朋友,如果在价值观或者职责上不完全匹配,放走他是对彼此都更好的一种决定。在想清楚这件事情以后,我觉得我的决断就很果断,这是我自身的经历迭代。


美吉我们有一个原创的私董会,核心内容叫做「创始人的人才决断力」。


所有创始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 到底要不要放弃老人?到底要不要放弃那些曾经有情有义、跟着我吃苦的人?尤其中国又是一个充满人情的国家。


在这点上,我非常欣赏奈飞的创始人,他当时说过一句话:「凯发备用的文化不是家庭文化,而是球队文化,而球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赢。」


我们创始人要像球队教练一样,需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打胜仗。当你营造出家庭文化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开除掉你的儿子、你的女儿。


02

员工成长的 3 个圈:

舒适圈、学习圈、恐惧圈


美吉:人的能力分成了 3 个圈——舒适圈、学习圈、恐惧圈。我们经常做的是,把一个想要冲破舒适圈的人,直接推到恐惧圈。


刀姐:这里面涉及,一方面,leader 需要对这个人的能力做出判断,心里有数,另一方面,这个人心里自己也有数。但往往现实情况是——双方都没有数。


美吉:所以衡量标准就是目标,阶段性目标。如果你不认为是恐惧圈,那你拿结果出来看一看,如果结果没达成,我们都要愿赌服输。


外资公司在很多岗位设计上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比如它会有 acting manager、deputy manager,是在给你一个 test——我们都觉得可以往下走一步,但是我们都不知道能不能走到下一步,那就先试一试。


这个位置代表什么?可进可退。


刀姐:难怪你老跟我说,你不要给他直接 title,你要给他一个代理 title。


美吉:代理意味着我也有选择,如果我觉得你代理得不称职,咱就换,你自己也没有那么大压力。


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刀姐:你刚刚说到的 acting 和 deputy,我至今还在承受这件事带来的痛苦。


我们这步子的确迈太大了,一边在做内容,一边又想把几块业务合在一起。我们要先把底层语言像 python 那样打通,把内容、运营、峰会等东西先全部打通,在上面再建立新的产品。


我现在面临招人时间不够的问题,毕竟也是刚生孩子回来,公司许多业务就需要有些人先顶上去,在顶上去的过程中就会直接给这人扣一个帽子。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说,不是已经把我放上了这个帽子吗怎么后面又把我换下来?


换下来的时候就很痛苦。


对于这个人,是拔苗助长,他在这个过程中一下子被我拉到了恐惧圈,这是一个很差的体验。这件事情我至今也没有很好的凯发备用的解决方案。


美吉: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都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创始人心里要有这根弦,你只要记得你在给予的时候,你的客观判断标准和评判标准是基于目标,而非你对这个人的情感好恶、亲疏远近等,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先做到且能做到的。


还有一个大原则,一定是能不给肯定就不给。


我用其他的手段鼓励他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给予他一个 title。因为在创业公司里面,title 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但是,没有 title 不代表你就不能做这些事情,它是领导力的体现,它是责任心的体现,它是你能力溢出的体现。如果你可能这些东西,我给你个 title 你也做不到。


所以,我们可能要在日常中不断地传递这些标准给大家。


03

如何识人用人?


1)如何识人?


刀姐:我觉得你刚刚核心是在说一个累积底层的核心能力,在「识人」和「用人」这件事情上。


美吉:对于这点,我自己是有一套底层理论的,这也是我们通过这 6 年,摸索了大概五六百家创业公司之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


我们认为,创业公司要想快速增长,增长引擎应该是:「战略目标的清晰度」x「核心人才能力的适配度」。


创业就是一个目标堆叠一个目标,所以「目标是什么」,创始人是必须想明白的。因为你所有的人才模型是要基于能够支撑你完成这个目标来拆解的,所以这是第一个重要要素。


第二个叫核心人才能力的适配度。不是说最优秀的人就是最适合我的人,而是谁能够给我带来这个目标结果,这两者要匹配。


在我们的用人哲学上:


你的人才要和你的目标一样,是小步快跑、高速迭代的。


我觉得创业公司不要过分担心流动率,流动率是极其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要分析流动率——那些流出的人是不是因为人才能力模型不对了,所以才流出去的?真正有完成目标能力的那些人是否还存在?


就像某互联网巨头说的,「核心团队是打剩下来的」,一定是要打仗,有战功,剩下来之后,不断地去迭代。


所有的创始人都有个美好的幻想——找一个完美的、未来可以跟我两三年甚至更久的员工。


我会跟创始人说:醒一醒,想太多了。


2)如何用人?


刀姐:人类简史的视频里说,人跟大猩猩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人可以活在双重现实里面,人其实是有 fictional reality(虚构现实)。


为什么大猩猩只能在小规模里面去合作,而人可以在大规模里面有秩序地去合作?


核心就是人有活在双重现实的可能,而这个虚拟现实基于大家有个共同的信仰,就算我们互相不认识,我们在没有友情甚至没有感情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基于这样一个规则去合作。


当时我就醍醐灌顶,如果我想要把公司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想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进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家底层的共同信仰和共同使命是一致的。


很多人问我,怎么才能招到好的人?对我来说这件事情很简单,它就是一件事情:当你的使命够清晰,在不停地向外传递,并且一步步落地的过程中,同样相信这个使命的人自然而然就会上门来找到你。


关键就在于,你对你的使命是不是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落地。


我们最近在讲 3.0 超级品牌的时候,也在说,品牌在 2022 年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认为品牌就等于使命。


要成为一个超级品牌,一定有超级用户,一定是同样相信你这个使命的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判断是:未来的企业是去中心化的,且你的员工可能不仅仅在你的内部,也可能在你的外部。


所以关键在于,无论是战略目标、组织目标还是整体的目标,如果使命够清晰,并且对使命的理解够清晰,一切都不会是问题。


美吉:使命就是一个人的魄力,你觉得你生来就是做这件事情的,这就是你的重担。



part 3

创始人的选择题:

企业家有使命,生意人看盈利



刀姐: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对谈。


首先,创业者跟企业家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企业家,核心是为了社会价值,落到创始人心里就是他的一个使命。


在发现你的使命并让它成为现实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一群同样相信使命的人才。


如何把使命落地的过程,是我们组织核心要做的一件事情。不过,在使命的落地上,我们还存在两个难点:


  1. 如何让全公司都为这个使命奋斗?

  2. 很多人会有相似使命,那我们的区别是什么?


我当时有很明确的回答:


  1. 真正有自己热爱的使命的人不多

  2. 自己真的去落地的也不多

  3. 真的能落地把它做好的更不多


你光是有爱已经战胜了很多人了,然后还真的把它落地的已经万里挑一了。


美吉:当我有了使命,我如何通过愿景、战略目标、组织架构、岗位职责、核心人才等分别去承载我的使命,我觉得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实也是我们一直在拆解的过程。


创始人的使命如何让远在天边的人,尤其是在一些虚拟组织状态下、那些不在我体内的人依旧感知到?


  • 首先要提炼

  • 其次要定义

  • 第三要有实例

  • 第四要有标准

  • 第五要有渠道,能够让大家看得到、听得到

  • 第六要不断地强化


刀姐:作为企业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在这过程中找到战略上的「一」。我们的核心其实就是要做一件事情,用它把相信组织的人才聚集起来,一起完成那一件事,其实就是创业者要每年要做的。


美吉:刚才你的这句话,对我特别有启发,我自己也在想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区别。


我觉得企业家是他找寻到了「一」,并且用一个机制让这个「一」不断地去放大;而创业者是在找寻「一」的过程中,他如何通过自我的觉醒、使命的坚定,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去找寻志同道合的人,并且去放大和夯实他这个「一」。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创业者是基于自我本身,而企业家是基于社会本身。


对于创业者来讲,他的核心点是不断放大的自我使命,放大到一定的极致、一定的坚定之后,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企业家。


刀姐:所以我们说其实有的是生意人,有的是创业者,有的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中国从来不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的生意人,但真正有使命、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却凤毛麟角。


2021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但我们坚信,真正的巨头都成长于寒冬之中,真正的成功者都是逆势而为,市场的好坏影响的永远是中长尾,而不是头部。


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重要通知



如果在创业或者团队建设上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生财有术星球@刀姐doris,发起提问。非圈友可以先扫码添加鱼丸微信,回复「418」,加入星球后就可以向嘉宾提问了。


我们将于 2022 年 4 月 18 日正式开放纳新。预约成功后即可获得第一时间的开放提醒,包括微信同步第六期生财有术会员的完整权益和价格。如已添加鱼丸微信,无需重复添加。


从团伙到团队,一个创业 3 年的小老板复盘自己的年度至暗时刻


以上为文章部分内容,完整分享请在付费加入生财有术社群后查看。如果你还不了解生财有术,可以添加鱼丸微信,免费体验3天:

生财有术的朋友们

原创文章,作者:生财有术的朋友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engcaiyoushu.com/archives/7131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4日 12:23 下午
下一篇 2024年5月24日 12:25 下午

相关推荐

  • 星辰教育创始人:盘点那些我踩过的坑

    前言 大家好,我是肖逸群,星辰教育 ceo,原品牌名叫轻课。趣课多、极光单词、潘多拉英语、清新冥想,都是我们旗下的产品。主要针对的是成人的英语和兴趣类学习需求,推出英语、读书、冥想、表达、配音、理财等课程...

    2020年12月17日
  • 从量变到质变,我的一年副业之旅

    大家好,我是颜彪。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做了将近 1 年的副业「知乎好物」,希望能给要做和正在做「知乎好物」的朋友一点启发,共勉!这篇内容主要分 3 个部分:一、我的一年副业之旅二、做知乎好物的一些个人想法三...

    2024年5月26日
  • 一个哈尔滨程序员启发一家上市公司

    普通人创业或者做副业,该从哪里开始?从找蓝海开始。怎么找蓝海?我们需要找到「求大于供」的市场机会。那如何找到「求大于供」的市场?生财有术圈友 @刘小排 有一个实践多年的方法,叫做「寻找哈尔滨程序员」,本...

    2024年5月24日
  • 我是如何通过 100 天写作返现活动,累计收入 75 万?

    大家一定见过不少打卡活动,门槛票价较低,如果坚持打卡满 xx 天,就会全额退回门票钱。不少人疑惑,返现后,组织者真的能赚到钱吗?生财有术圈友 @阿猫 的答案是——能。两年前,他在星球里组织了一场 100 天写作返现...

    2024年5月24日
  • 职场“35岁危机”, 如何早作打算?

    有人说,35 岁就像一道门槛。有的人顺利踏过、成功渡过职场危机,可以缓下来松一口气;而那些没有成功渡过的,则会迷茫焦虑不安,不知未来何去何从。也正因如此,在 35 岁前后,如何对未来早做打算就显得十分关键。...

    2024年5月23日
  • 无文采无基础,却靠写作一年赚了7位数,我是如何做到的

    👆点击 生财有术 > 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相较于实体、短视频等项目,写作是成本最低的副业。如果要做好,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放弃。生财有术圈友@妞妞 的经历正好说明了这点。她21年开...

    大咖分享 2024年5月29日
  • 这个每月赚15000美金的生意,是如何通过一场婚礼意外发现的?

    一个小小的塑料片,居然销往全球 100 多个国家,给夫妻俩带来每月 15000  美元的收入?而这个生意,仅仅来自于一张让他遗憾终身的婚礼照片?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案例,也是我在生财有术星...

    2021年11月19日
  • 17年,白手起家到年3000万营收:人生处处是修行,创业亦如此

    赚钱路上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好的「品质」,比如:勇敢、积极行动、长期主义、复利思维……那具体要怎样定义和解释?三言两语不太说得清,但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和案例,虽然没有明确定义这些品质,却能代表它们。生财有术圈...

    2021年11月19日
  • 活动开放:抖音商业ip大航海计划正式开放报名!

    所有生财有术圈友注意: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到最后。这次大航海,我们前后准备了一个月,邀请了很多讲师、教练和大咖嘉宾,甚至为此次航海开发了一些工具,投入了很多人、很多精力,如果你对抖音上的商业机会感兴趣...

    2021年11月19日
  • 3月航海不知道做哪个?先看看这10个项目拆解

    目前航海报名已经超过了 10000 人,大家的热情是一如既往,从不让人失望。作为生财有术第七期最后 1 次航海,这次有将近一半航海项目是第 1 次推出,还没有报名的圈友记得抓紧时间,不要错过。如果你还在犹豫选择哪...

    2024年5月30日
网站地图